其二:以航线为基准
航线当然是水运、海运的航线,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,我们以京杭大运河为例分析其原理:首先在地图中间画上京杭大运河,在运河的首端画上北京;然后绘图人坐着轮渡从北京一路往南,将沿途的城市和山川地貌记录下来,画在运河两侧;最后当绘图人到达杭州时,在地图的末端画上杭州即可。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具有良好的方向感,缺点是只有长度够长而宽度不够宽。以上两种方法都是以绘图人的主观印象出发的,接下来介绍一种以客观条件为主的绘图方式。
其三:以比例为基准
俗话说“兵贵神速”,在冷兵器为主的古代战场上,熟悉作战环境、能够及时调兵遣将,是胜利的重要因素,所以帝王对待这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区域,必须采用更加科学更加准确的方式来绘图,这就衍生出了客观比例法。
其实比例法和现代的比例尺是相似的,就是在地图里绘制上满满的固定比例的方格,一个小格代表固定的里程,也就是所谓的比例尺,比如1:10000,即图上的一个小格就代表十公里。然后根据实际方位、实际距离将城镇和地貌填充到方格上,地图就完成了。不过这种方式对于精度的要求性是很高的。
虽然前两种方法在精度和准确性上很难达到完美,但都是古人一步步实践走出来的,并不是凭空想象得来的,绘制一条线路或者一个小县城或许就要花上大半年的时间。第三种方法的困难程度更高,需要做的工作量更大!
据此,不少网友指出,虽然现代地图绘制简单多了,利用高科技就可以精准实现,但是若需要今人去现场用脚步丈量,我们会去吗?我们会有古人那种不辞辛劳、严谨治图的毅力和精神吗?从这方面说,古人比卫星还要厉害啊!
参考书目:《中国古地图》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