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过境迁,谈谈我自己对台资企业,有什么印象?

我最早关注台湾这方面的人和企业,是从台湾综艺开始的。记得那时的《康熙来了》《全民大焖锅》这些综艺都是我喜欢看的。直至我步入社会,才知道我们城市有一个台资企业,至此我才多少了解到一些台资企业的处事作风。

1、台资企业的管理模式,很大程度上是在模仿日本人。记得那时企业管理中印象最深的,就是什么6s、SMART什么的,而且规定每周或者每月做一次PPT,要求极其严苛。而且企业内部的等级森严,课长、股长什么的一大堆,虽然这样执行力上去了,但是流程非常繁琐。

2、台资企业的专业管理人员,敬业精神确实是可以的。记得那时有个项目需要跟进,我们这面的人基本都扛不住了,台资那面的人跟打了鸡血似的。

3、台湾人素质不错。不管网上怎么说,但就我接触这些台湾人而言,基本上就没有一个素养特别差的,遇人温良恭俭让,遇事沉着冷静。反正我是没见过他们跟人争红脸的时候。

4、注重效率。因为台资企业受日资企业的影响十分之大,所以在工作的时候很明显的你就可以感觉到节奏在不停的提升,有时候甚至超出你的想象。

5、重视人才。 台资企业对个人的工作经验比较重视,有时舍得出高价引进高素质人才。记得那时候我们这的台资企业因为管理层的变动,导致出现权力真空,台资企业不惜重金从上海那面聘请了一位专业人士进行管理。

展开全文

6、严密的内部管理制度。台资企业的管理制度是比较健全的,条条框框一大堆,那是相当繁琐,有时甚至一言一行都被受到约束,什么话不能讲,什么问题不能讨论的,都会事先告诉你。

7、完善的福利体系。就我自己而言,台资企业在很多节日都有着很完善的福利制度,什么节日发什么、给多少节日补助,都是有很明确的标准。春夏秋冬四季四套工装什么的都是基本配置。

虽然看上去你会觉得台资企业很不错,但是有很多东西确实很上不了台面的。

首先,虽然他们跟我们是同文同种的同胞,但可惜在日常接触中,你会很明显的发现一种隔阂感。不是上下级或是地域性的,而是“天龙人”优越性的那种。

其次,对人不尊重。虽然他们很欣赏人才,但是对一般人却不是很尊重。经常会出现高层咆哮下属的画面,甚至里面偶尔会夹杂一些脏话。

第三,脚踏两只船。这里一个家,台湾那边有有一个。

第四,缺少人情味。很多台资企业都是缺少人性化管理的。迟到早退罚款、穿戴不整洁罚款…………而且,这些罚款是不问任何理由的。

第五,说好听了叫节约成本,说不好听就是吝啬。

最重要的一点,薪资不公正。对于台资企业的管理层,月薪是几万乃至几十万都是稀松平常的,而本地员工撑死也只有几千,能上万的寥寥无几。尤其是奖金,全凭管理层的个人喜好来决定,更别提加班费了。

总体来说,台资企业给当时的我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理念,也培养了不少人才。但是不得不承认,因为全民的素养教育,如今两岸在企业管理上要求上基本已经拉平了,甚至有很多都已经超越了他们。可他们却固步自封,夜郎自大,可悲可叹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