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十二地支中,为什么要用“酉”字与“鸡”相配呢?用“子”“寅”等其他的字就不行么?或者说将“酉”与老鼠、老虎相配难道就不可以么?对此,古人曾作出种种推想。
其实,这里又涉及“地支纪时”问题!古人在用地支纪年和纪月的同时,还将地支扩展到纪时领域。如将一太岁定为12年、一年定为12个月一样,古人将一日分成了12个时辰,即子时、丑时、寅时、卯时、辰时、巳时、午时、未时、申时、酉时、戌时、亥时。子时为第一个时辰,从子时开始,分别对应于现代24时制的时段,子时23-1时,丑时1-3时……酉时是其中第10个时段,为15时至17时。
在这12个时辰里,什么动物最活跃?古人观察,半夜子时是老鼠,遂有“子鼠”;丑时牛没睡觉,尚在反刍,有了“丑牛”……酉时啥情况?此时太阳将落,鸡忙于归窝,《诗经·国风》中《君子于役》一诗说:“鸡栖于埘(shí,鸡窝),日之夕矣。”于是,酉与鸡配对成了“酉鸡”。此为清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引李长卿《松霞馆赘言》的观点,但显然有问题,比如“龙”是不存在的,怎么观察?因此又出现了宋洪翼《肠谷漫录》中的“趾爪奇偶说”、宋曾三异《因话录》中的“不足形说”、明郎瑛《七修类稿》中的“习性说”等多种观点,但均有难圆其说之处。其中的 “趾爪奇偶说”认为,12生肖有阴阳之分,依趾爪奇偶(多少)来选,以平衡阴阳,奇阳偶阴,“鸡四爪”,被选中;“不足形说”则称,12种动物都有生理缺陷,需要“补”一下,“鸡无肺”(一说“鸡无肾”)故被选中。
现代有学者则从字形上推测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配对的成因。如“酉”与“鸡”,认为是古人取了“鸡”字头的冠,甲骨文的“鸡”字上部有点像“酉”,这一观点同样不能解释全部。
其实,干支用字和十二生肖起源之谜恰恰是一种有趣的民俗现象,也许搞清楚反倒无味了!
(据《北京晚报》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